私拆承重墙,墙体裂到21层造成损失1.6亿,谁该担责?如何解决?
2023年5月1日,就在全国人民都在享受难得的假期时光的时候,一个关于房子的热搜出现了:
“装修拆承重墙致200户居民疏散”一事引发网友热议
5月1日“哈尔滨新区发布”对此事进行通报:
(资料图片)
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
对当事人进行立案调查
会同相关部门对拆改的墙体进行安全支护
组织专业机构进行安全鉴定
制定拆改墙体恢复方案
从重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5月1日,哈尔滨市松北区城市管理和行政综合执法局发布通报称,接到群众关于利民学苑小区一房屋存在擅自拆改房屋承重墙的举报,已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对当事人进行立案调查。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对拆改的墙体进行安全支护,组织专业机构进行安全鉴定,制定拆改墙体恢复方案,并切实做好群众服务保障工作。下一步将依法依规从重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这个事情很大条:
据多家媒体现场采访和相关报道,小区物业称,施工人员自称铲车钩机不到1吨,能进入居民楼内施工。进场时说不拆承重墙,没成想不到一个小时就给刨了。不得不说,这些施工人员一边信誓旦旦,一边迅速拆穿了承重墙,真正演绎了什么叫“胆大妄为”、无法无天。
当然,由此造成的结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先是单元里其它楼体墙体开裂,后裂缝延伸至21层,4月28日当天凌晨一点多,居民楼里240多户业主被紧急疏散。该楼已成无法居住的危楼,住得好好的居民们一下子无家可归,损失惨重。
众所周知,承重墙与房屋稳定性和安全性息息相关。任何房屋设计的结构是有严格安全质量标准的,同时它们之间还有紧密的构造关连关系,贸然拆除了承重墙,整栋房屋的安全系数就会降低,因此擅自拆除承重墙会为自己和邻居留下巨大安全隐患,是威胁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
新闻大家都看到了,事情已经发生,而且建筑这个事情,也没啥玄乎的,和任何系统性工程一个原则,那就是建设困难,破坏容易,特别是这种从内部开始的破坏,更是威力十足。
那么问题就来了,私拆承重墙,谁该担责?该承担什么责任?
有居民向记者透露说,“目前的消息是希望定价赔偿,所涉的240多户业主,总计损失大约一亿六千八百多万元。”
1.68亿的损失已经造成,谁来买单?
1
事件复盘和梳理:装修拆了承重墙,墙体裂到21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先为大家系统完整的复盘和梳理一下这次冲上热搜的“价值1.6亿的承重墙”,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前因后果,要说清楚,当然,如果已经看过相关内容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第二部分开始阅读。
涉事的哈尔滨松北区利民学苑小区的
这栋楼房楼下
有宾馆、网吧、火锅店多家商铺
当地人士称
有人租了居民楼的3层
准备开健身房
装修时把承重墙砸穿了
事发当天,租户就被警方控制了
有业主表示
居民楼有31层
当天晚上就开裂到15层了
物业半夜疏散了业主
第二天下午
已经裂到了21层
有业主晒出自家的开裂情况:
墙皮脱落
醒目的缝隙分布在家里的围墙上
小区业主称
事发后,社区找施工队先把窗户恢复了
公安民警用警戒线把楼体周围圈起来
“昨天,住建局做了检测
判断是不是因为拆了承重墙才开裂的
检测到了八层,后面就不清楚了
听说要用胶
看看能否阻止居民楼继续开裂”
有居民透露
“目前的消息是希望定价赔偿
涉及240多户业主
总计损失大约一亿六千八百多万”
事发后全楼240户居民紧急疏散撤离,租户和装修公司的负责人,当天就被警方给抓了。
事发的小区,还有那栋单元楼,之前是这样的。
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一栋小区最外面的沿街单元楼。
上面是住户,下面几层呢,则是租给外面当商铺。
可是现在呢,已经变成了这样:
那位想开健身房的租户,直接让人把小型挖掘机和铲车都开到了室内。
正在装修的室内,多面墙体被拆除,其中一面墙体内有钢筋缠绕。
事发居民楼超200户居民受到影响,部分居民被安置到附近酒店居住,由社区负责每日三餐。
居民反映,利民学苑3楼租户对室内进行装修,为将室内打通,拆除了多堵墙体。在装修时还擅自拆除了承重墙。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室内面积较大,多面墙体、构造柱被拆除,其中还有一面已被拆除的墙体内部钢筋缠绕。室内还有钩机、铲车进行拆除作业。
事发后,有业主发现,该楼栋4楼至21楼出现不同程度的墙壁开裂的情况,业主被紧急疏散撤离。
小区物业4月28日发布紧急通知显示,“由于B栋2单元3层装修触碰承重墙,导致2单元4楼、6楼楼体墙体开裂,为大家的人身安全,现进行紧急疏散撤离。请B栋业主马上离开B栋,家中禁止留人,等待明日进一步通知。”
网友还贴出一张社区4月29日安置事发楼栋住户的通知:“根据临时指挥部意见,按照每日200元/户的标准,给予居民住户业主货币补偿,直到房屋可以居住为止,后续各位居民可按照社区通知签订安置手续。”
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4月28日发现事发楼栋承重墙被破坏后就上报了,各级部门随即介入处理。
共有200户左右的居民受到影响,部分居民已经被安置在宾馆,该事件目前正在处置中。
居民李女士称,其在2018年时购房,总价73万,“一辈子辛苦攒的积蓄都用来买房,出了这样的事跟天塌了一样。”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事故已经形成既定现实,所幸没有造成人员生命伤亡,不过承重墙被破坏,对应的损失,已经难以避免。
2
从法律和现实结合的角度:事故责任,如何认定?
事情已经发生了,相关的责任人也在第一时间被有关部门控制了,对于这样一个事故,责任认定,就成了接下来的必然流程。
这件事情里面,有哪些人需要承担责任?
首当其冲的,肯定就是物业的租赁主体,也就是想把楼层改造成健身房对外经营的老板。
不管这个老板是公司,是股份制多人,还是一个人,第一责任是跑不掉的。
作为出资方,对建筑的改造,装修方案,负有不可推卸的第一责任归属。
其次,同样要承担主要责任的,就是那个装修队的负责人。
做装修的,也是要讲资质,要持证经营的,退一万步说,搞建筑的如果连“私拆承重墙违法”都不知道,那么罪加一等,和没有驾照开车还肇事是一个逻辑。
这是典型的法盲行为。
然后,这个建筑的物业公司,难逃其责!
如果是物业方面的疏忽或失职导致承重墙被砸,可能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责任的认定要看物业方面是否履行了基本的发现、劝阻和报告义务。
责任划分清楚了,接下来就是赔偿的问题了,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
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两大类。
刑事责任主要是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3-10年,如果造成重大事故,社会影响恶劣的,就比如那种开车斑马线撞人的,最高可以死刑。
然后就是民事责任,要恢复房屋原状、赔偿损失等。
好嘛,拆的时候一时爽,拆出问题了坐牢赔钱一个也不能少,这不是法盲行为是什么?
这次事故,责任认定不是大问题,而是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才是关键:
这一次私拆承重墙,有媒体初步估计,200多住户们的损失超过到了1.6亿。
当然,这只是估算,大概率是按照市场价格的粗糙估算,后续具体多少损失,有专门的政府指定单位会进行详细评测以后,给出具体的数额。
但是也大差不差,200户,也就是200套房子,一套就算按照建筑成本3000一平米来看,也得20多万30万的样子,即使推倒重建,成本也不会低到那里去。
3
事件后续走向展望:责任归属好办,完美解决很难。
几千万的经济损失好界定,责任主体好判定,但是这个钱,怎么赔,如果责任主体赔不起,怎么办?
这才是当下这个事件,最大的难题所在。
这就好比,不管是主观还是不知情,一个穷小子犯了错,造成了事实上巨额的经济损失,但是这穷小子赔不起,就算刑事责任到头给这家伙法办了,造成的经济损失窟窿不会消失吧?
现在最闹心,最难受的,莫过于受到事件影响的这200多户家庭和业主们了。
一方面,这房子就算政府出面,进行了修缮和恢复,以后这些房子的市场价值必然要大打折扣,甚至流动性彻底消失。
这还和二手事故车不一样,不找专业人士过来,根本不知道有没有出过事故。
这小区的名字只要用心上网搜索一下,立刻就知道在哪里。
别说这么大的安全事故了,就是一般的二手房,但凡是发生过点不好的事情,随便问问都是纸包不住火的。
一方面,把已经是现实上的危房推倒,然后重建行不行?
行,当然这是对业主最好的结果,但是问题是谁来出这个钱?
如果责任主体倾家荡产也赔不起(大概率事件),这个钱从哪里来?
不要道德绑架,什么让地方政府出钱,在这个事情上,政府并没有责任,而且,政府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从经济逻辑上来说,政府收入=地方税收,就问问当地人,大家愿意集资为这些业主重新盖楼么?
情理上可以理解,但是经济逻辑和法理上,说不通。
我看到网上还提出一种模式,那就是让地方政府对整个小区进行征迁,一劳永逸,全部拆掉,然后让新的开发商接盘盖新房,市场化消化这个损失。
这样的解决方案呢,目前看来是比较合适的。
住户们不吃亏,起码拿到拆迁补偿了。
政府财政也不用掏钱,反而还可以卖地再挣一笔。
但是时间和市场环境不允许,原本都是百米建筑,改造空间这些都不谈,2023年的当下房地产经济是个什么情况?
开发商也不是冤大头,更不可能是活雷锋,如果新项目的利润不能覆盖拆迁成本,干这个事情有啥意义?
从我们房地产行业内部评估的角度出发,这别说是什么可行的生意,简直就是肉眼可见的大雷坑。
很显然,这个办法虽然是个办法,但也是那种只能看很难实现的办法。
总的看下来,从专业,法理,还有现实的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无妄之灾,一个难填的经济损失窟窿。别说什么吃亏让利,几千万的事情,还真的不是说解决就能随便解决的。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就是:如果这个楼后面实在不行塌掉了,那么如果当初买房选择贷款的业主,还要不要还银行的贷款?
总的来说,这就是一个摆在台面上,逻辑清晰的天降烂账。
责任归属好办,完美解决很难。
此次私拆承重墙的事故,能够带来哪些启发和警示?
文章最后,基于事件,谈几点从房地产行业角度出发的个人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参考:
1,带底商的住宅,遇到这种因为经营需求的改造和装修,是必然的,对应的就是连带风险不可控,有一说一,很多时候物业公司就算再规矩也不可能做到24小时盯着,建筑风险的发生,可能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有些人做事,不是不会后悔,而是做的时候根本没有对可能带来的后果有一个充分的认知。
从投资和长期居住的角度去看,带底商,特别是那种底商上建的商品房,实际上都值得警惕和远离。
2,买房,特别是长期居住,希望稳定安全的,一定要选个有好物业的小区,而且,不要舍不得物业费。
物业公司收钱,对应的就是责任,如果遇到的类似的事情,物业公司有这个收费关系摆着,法理上就要负责。
没买保险,总不能出事找保险公司吧?这事说到北京去也就是这个道理。
贪小便宜吃大亏,才是人间真实,但是在房子这个事情上,不要犯这种错。
3,要看到,这次的事故实际上是给超高层,特别是这种百米住宅的未来,敲响了警钟。
就算没有这样的事故发生,时间总是逃不掉的吧?很多当下看着很好的超高层住宅,放个30年试试?
超高层住宅未来注定是贫民窟,这不是一个笑话。只不过,有些债,不一定应在一代人身上,但是永远不会消失。
4,遇事不要慌,安全第一位。
这次事件当地政府做的很好的一点就是,先把人安全撤出来,然后对危楼进行封闭操作。
不要一点用放大镜去找政府的缺点,能从安全出发为人民考虑的就是负责任的好政府。
安全第一,好好活着,人生嘛,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只有过不去的人。
该说的,该分析的,就到这里了。具体后续如何,相信当地政府和民众,一定能够齐心协力,度过难关的,保持关注。
人没事就好,这个原则没有什么可以商量的。
标签:

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冷链行业市场规模正在快速膨胀
2022-03-21

行业正站在风口 数字化时代在为传统的自行车产业赋能
2022-03-21

以做强实体经济支撑为重点 成都单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同比提升
2022-03-21

拥有多个国际赛事的直播版权 广州游戏电竞企业业绩向好
2022-03-21

投诉量激增 直播带货存在这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2-03-21

工作专班深入到各企业 春寒料峭挡不住松原市施工热情
2022-03-21

引导企业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 湖南加快智能农机服务化转型
2022-03-21

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 德州加大力度重奖创新
2022-03-21

潜在风险进一步放大 商品房现房销售已是大势所趋
2022-03-21

有序复工复产 1—2月份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2022-03-21
行业正站在风口 数字化时代在为传统的自行车产业赋能
以做强实体经济支撑为重点 成都单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同比提升
拥有多个国际赛事的直播版权 广州游戏电竞企业业绩向好
投诉量激增 直播带货存在这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工作专班深入到各企业 春寒料峭挡不住松原市施工热情
引导企业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 湖南加快智能农机服务化转型
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 德州加大力度重奖创新
潜在风险进一步放大 商品房现房销售已是大势所趋
有序复工复产 1—2月份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多层次高频调度 1至2月河北省工业运行先行指标稳中有增
以车路协同为基础 智能交通推动城市交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人才短板成为制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
通过技术手段整合调配供给资源 家政行业不断提质扩容
强化产业链深层次合作 加强重大装备国产化“一条龙”模式构建
如何进一步提升纳税人缴费人的减税降费获得感?
探索建设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有哪些积极意义?
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施缓缴税费政策有哪些积极意义?
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消费者需注意辨别谨慎消费
将“走出去”变“请进来” 西安贸易产业转移承接作用不断得到增强
厦门应如何融入“数字中国”的重大战略发展大局?
江苏省如何不断满足老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建设一体化的职业健康信息管理平台 天津职业人群保障加强
潜力持续释放 1—2月乡村消费品市场恢复略好于城镇
直接对接社会化服务 楼宇调解室将整体提升青岛劳动争议水平
成功化解纠纷11.47万件 银保监会服务质量日趋提高
春雷响百虫出 惊蛰文化在其他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
青绿山水画在古代山水画发展史上有着怎样的影响与地位?
开播即爆款 “文化类节目收视率低”这一固有印象被推翻
涵盖了109件真迹作品 凯斯·哈林展览将持续至6月13日


- 带有一点自信的自嘲 “隔路”是另一种味道的“凡尔赛”
- 与文渊阁前后呼应 “何以中国”特展隆重致敬文化大成
- 严重者可造成暂时性失明 享受冰雪运动要注意眼睛的健康防护
- 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选购牛奶时需要重点关注什么?
- 网课让孩子感到不安焦虑怎么办?八问八答回应广大家长关切
- 循环系统很容易受到刺激 “倒春寒”期间老人该如何做?
- 青少年患者睡眠问题日趋增加 9条建议为孩子助眠
- 我国肥胖人群正逐年递增 不良饮食习惯是重要诱因
- 如何减少噪声对听力的损伤?这份耳部和听力保健小贴士请收好
- 强化住房限购措施 西安限购限售范围进一步扩大
- 多种方式增加供给 进一步降低新市民和青年人的居住成本
- 预计9月下旬海口可实现安居房申请网上办理
- 政策调控力度持续升级 8月百城二手房市场均价止涨转跌
- 8月中国新房找房热度依然保持平稳 环比微涨0.2%
- 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价格备案管理 今年全国楼市调控刷新历史纪录
- 西安第二批集中供地中28宗为现场拍卖方式出让
- 细分化需求得到释放 房屋居住的属性越发凸显
- 佛山顺德龙江近日挂牌商住地起拍价约19.88亿元
- 青岛市4宗地竞品质抽签结果出炉 地溢价均约15%
- 坚持政策支持、多方参与 浙江版保障性租赁住房明确新增比例目标
- 简化审批流程 武汉将实现房源申请配租全程网上办
- 哈尔滨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 活动轨迹公布
- 哈尔滨市公布3例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活动轨迹
- 山东深耕文化资源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 今年新增952件(套)!南京大屠杀再添新证
- 四川非遗传承人张雄志:巧手捏面塑 指尖传非遗
- 10月以来我国寒潮为何如此频繁?中国气象局回应
- 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
- 安徽潜山两车相撞 已致8人死亡3人受伤
- 上海洋山海关首次在出口货运渠道查获夹带卷烟
- 山西忻州古城:一城风华延续千年历史文脉
- 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公布1例无症状感染者行动轨迹
- 新增“53+1” 内蒙古累计本土确诊病例增至185例
- 昆明公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犯罪 抓获130名涉案嫌疑人
- 山西朔州“11·11”较大透水事故调查报告发布 对38人问责处理
- “海关国门小卫士”竞争上岗 淘汰率接近一半
- 深圳摧毁特大品牌化妆品走私网
- 28人被问责!山西石港煤业“3·25”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 湖南韶山以河长制带动全民治水 让每一处水面“长治久清”
- 上海市奉贤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袁晓林被“双开”
- 民进会员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心怀大我 敢讲实情
- 80岁“留守”奶奶短视频诉孤独 千万网友心疼:我们陪您唠嗑
- 40年来为子弟兵送出1.3万余双布鞋和鞋垫的“布鞋奶奶”走了
- 当男幼师是什么体验?他们说:有委屈尴尬 但大部分是幸福
- 庐阳警方通报幼童坠亡事件:嫌疑人已被刑拘
- 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 哈尔滨市启动部分地区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 四川通江发生两车相撞事故 致3人死亡
- 11月谣言在“身边”,别信这些无稽之谈
- 追剧为何上瘾?你追的不是剧,而是及时满足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