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热点 > >正文

中国粮仓,凭什么是它 世界观点

来源:食上百味2023-05-22 23:14:36

来源:城市漫游计划

2023年起,兴业银行联合网易文创、自得琴社推出「廿四季与中国乐」栏目,通过二十四件古韵满满的传统乐器,邀您在唯美国风中一起领略二十四节气的人文风情!

如同金色的巨浪,小满一过,黄熟的麦子从南向北,席卷了整片中原大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五月下旬,河南南部率先拉响小麦的收割序曲;接着,豫中、豫东的大块平原上,麦穗臻至金黄,中原大地变得璀璨耀眼、麦香四溢;金色浪潮沿着太行山脉继续往北漫溯,到六月中上旬,河南北部的安阳,也迎来了风吹麦浪的壮丽景观。

至此,一个“小麦王国”绚丽登场。

小满节气,麦子刚刚沉甸甸地结穗——正是作物小满未满,开始向完全成熟发起冲击的过程。就像人生即将走向一个高峰,盈满在望,最是充满干劲和希望的时候。

中国粮仓,

为什么是河南

五月,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风吹麦浪是独属于农人的浪漫,而最懂这份浪漫的莫过于河南老乡。假如你在夏天到过中原腹地,印象深刻的场景里,必定会有夏收小麦的这一幕:

在满眼金黄的“小麦海洋”里,一台台收割机如千帆竞渡,穿行在澎湃的麦浪之间。发动机的轰鸣声如锣鼓喧天,金黄麦粒从机器尾部喷薄而出,洋洋洒洒、铺天盖地,成就了大地上最为硬核、震撼和丰饶的艺术。

河南黄河边的成熟麦田,收割机穿行在麦浪之间 / 视觉中国

这就是河南,中国小麦产量第一大省。根据农业部数据,河南以全国6.2%的耕地,生产了中国十分之一的粮食,不仅喂饱了1亿河南人,更是兼济天下,每年外调400亿斤供给全国。

在其背后,一个机械化农业大省的形象,缓缓浮现而出。

河南是当之无愧的“小麦之乡” / 图虫创意

河南,地处“天下之中”。它跨越了中国地形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一条黄河浩荡中流,它的西部是众多的山地丘陵,东部则有山河塑造的大块肥沃平原,尤其在豫中、豫东大块的冲积平原,尤为适合大规模的小麦种植。

河南的“中”,还体现在它温润的气候。地处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过渡地带,河南的气候兼具南北之长,四季历历分明,气温不冷不热,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境内更有着黄河、淮河等水系的支持,省内大部分地区,都能满足小麦的生长条件。

河南省平原和盆地面积广阔,土地肥沃,水源充沛 / 视觉中国

而河南这种大平原的环境,正好适合机械化大规模的收割、耕种。每年小麦收割季节,河南光是每日投入联合收割机,就多达十多万台。白居易《观刈麦》里“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叹息,早已换作了大规模机械收割的轰鸣声,回响在这场浩荡的夏日序曲之中。

恰到好处的气候、优越的地理环境、加上勤奋的河南老乡以及先进的农业科技,天时地利与人和,塑造了河南独一无二的“中国粮仓”地位。

中国人的厨房,

被河南承包

小满一过,这座“粮仓”的小麦便逐渐由青转黄。

作为世界上变化形态最为丰富的谷物,小麦制成的面食,不仅成为了河南人的心头好,更是化作零食粉面、速冻产品,充实了中国人的一日三餐。

河南省特色面食之一——烩面 / 图虫创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方便面。凭借着“小麦之乡”充足的原材料和强大的食品工业能力,河南承包了中国近3成的方便面产量,长期位居全国第一。

这里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南起漯河、北至新乡的方便面产业集群,甚至连中国第一家方便面行业协会——河南方便面制品专业协会,也于2005年在郑州成立。

河南是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 / 图虫创意

被网友封为“国货良心”的白象方便面,来自河南郑州市;许多山西孩子童年回忆的豫竹牌方便面,来自河南焦作市;中国最老牌的方便面之一、总被误以为产于首都的“北京”牌方便面,来自河南漯河市南街村;还有靠卖热干面在武汉占有一席之地的国华方便面,以及或多或少在超市曾与人们有过“一面之缘”的天方、科迪、思圆等方便面,也都是出身河南的品牌。

作为一种平民饮食,来自河南的方便面,不知抚慰多少奋斗者的辘辘饥肠。

一碗方便面,是多少打工人的夜宵首选 / 图虫创意

河南小麦的变化远不止于此,靠着“天下之中”便捷的物流体系,河南还是速冻食品大省,知名的有本土品牌三全、思念速冻水饺;一代零食传奇卫龙辣条,也诞生于零食之乡河南漯河;甚至河南还是全国最大的饼干生产基地。想象力所能抵达的小麦制品,在河南几乎都能一一对应。

河南,

生了个“小满”脾气

承包了中国人厨房的河南,应有十足的底气“自鸣得意”,但它偏偏生了个低调谦逊的“小满”脾气。

有人说,二十四节气里有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偏偏只有小满,而无“大满”与之对应。或许正是因为小满,代表了中国人某种“择中道而行”的智慧。

这与河南的“脾气”,甚为相似。

它惯于行中庸之道,处事不偏不倚,作风厚重踏实。试看河南的地理条件,不南不北,半湿半干,少有极端气候;地势起伏不算太大,丘陵平原几乎各占一半;而且光照水热都恰到好处,因而适合各种粮食种植,尤其是小麦同样适应性良好,在河南几乎哪哪都能落地生根。

流经河南的母亲河——黄河,九曲十八弯 / 视觉中国

河南人到哪,都喜欢说一句“中(zhóng)”,声色洪亮,气沉丹田。仿佛万事万物包容其中,这正和小满的蕴意一样——“物至于此,小得盈满”,不极端,才得“中”。

正是这样踏实、厚重的气质,埋头苦干的风格,以及硬核的农业实力和食品工业,塑造了河南“中国粮仓”的地位——它输出了中国10%的粮食,1/4的小麦;贡献了加工规模约占全国70%以上的肉制品;甚至全国的速冻食品中,河南企业的总产量也达到60%。低调的河南,实力很强。

河南商丘市的蛋糕生产线 / 视觉中国

如果把河南比作一件乐器,它恰如“中”气十足、浑厚洪亮的锣。

它谦逊朴素,正如在中国传统乐器中,锣不如二胡之悠扬、唢呐之高昂;但也一鸣惊人,锣声一响则举座皆惊,无不伸颈侧目。它沉稳雄浑,难怪古人打更除了梆子就是用锣,听见锣声远播,人们方得心安入睡;也能激情澎湃,一出戏即将臻至高潮之时,锣声如铁骑突出,把气氛推向巅峰。

锣声一响,举座皆惊,好戏登场 / 图虫创意

正如小满之于一年节气,锣声同样是“完满”高潮前的序曲,锣声一响,风调雨顺,粮食满仓。小满 时节,我们与兴业银行联合发布国风系列视频,本期视频将为你呈现江河渐满、小麦半熟的小满美景,用民乐奏响丰收的序曲。

标签: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今日看点:国乒世界冠军4-1,日本选手输球:失落、闭目、摇头,似乎很不甘